查看原文
其他

诗人喝醉后写了首假唐诗,却惊艳后世无数人,美到令人心醉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-11-04

每天诗词故事  记得关注长风


康熙四十四年(公元1705年),江宁织造、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,奉康熙旨意,在扬州创办了编校出版机构“扬州诗局”,主要的工作是校刻《全唐诗》。
一年后,曹寅等人就完成了康熙交待的工作,把《全唐诗》呈在了康熙皇帝的手上。
康熙捧着书非常激动,亲自提笔为它写下序言:“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,凡二千二百余人,厘为九百卷。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,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,亦可云大备矣!
当然经过数百年时间变迁,《全唐诗》收录的诗歌和诗人,可能就当时的一小部分,但这已经是清朝所能收录的极限了。
《全唐诗》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登峰造极的汇编,也是当时大一统王朝里唯一的一部断代诗歌总集。
也正是因为有了前人呕心沥血的付出,将唐诗整理成册,这才让我们对唐诗得以管中窥豹。

当然时隔这么久,《全唐诗》中自然也有不少乌龙,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误收其它朝代的作品,这样的假唐诗总共多达百首。
其中就有这么一首元诗像极了盛唐的风格,而被编者误编入了《全唐诗》里。
这首诗实在是太惊艳了,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元明两代唯一能媲美唐诗之作。
它就是《题龙阳县青草湖》!
题龙阳县青草湖
唐温如
西风吹老洞庭波,一夜湘君白发多。
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
我在想,这首诗被误收的原因除了风格、手法有盛唐之风之外,是否还有作者“唐"这个姓氏的原因。
这也不足为奇,毕竟以前古籍没有标点符号,又是竖版,所以后人在整理编辑时,唐温如很容易被认为是唐朝一位叫温如的人,再加上唐温如生平不见于史传,所以才造成这个误会。
诗文大意:
萧瑟秋风吹过渺渺茫茫的洞庭湖,湖水泛起的波纹似乎是那衰老的皱纹。一夜愁思,湘君头上也应多了白发。
饮酒泛舟游于湖上,醉眼朦胧之中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,在清朗的梦中,仿佛在银河荡桨,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。
“西风吹老洞庭波,一夜湘君白发多”,前两句写景,主要是用典和现实这种借喻的手法,贴切而生动地描绘眼前眼前这洞庭的秋景。
湘君:湘君和湘夫人就是舜与二妃(娥皇、女英)的传说,传说湘君闻舜死于苍梧之野,二妃追随不及,啼竹成斑。
一个“老”字,让悲秋之意油然而生,使人更生迟暮之感。

自古逢秋悲寂寥,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: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
因为心中忧愁难受,诗人在泛舟游湖时借酒浇愁,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,一时多饮,便醉倒在摇晃的小船上。
星月皎洁,明河在天,秋风徐来,让人似醉还醒,飘飘欲仙。
舟慢慢摇,星河倒映水中,船如同星河中行驶,这显得如梦如幻,让人如痴如醉。
满船清梦压星河“,那满载着唐温如清梦的船,在银河之上荡桨,船舷周围,尽数熠熠星光。
一船清梦,天水合一,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。
短短四句二十八字,作者就给读者营造出一个浑然天成、磅礴大气,空灵奇美、超凡脱俗的绝妙境界,天水交融,有着很强的画面感。
全诗全如梦如幻,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,无论是现实中的真情实感,还是梦境中的轻盈自在都非常吸引人的目光,引发读者的想象,这也就是一首好诗的魅力,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作者落笔轻灵唯美,构思巧妙称绝,虚实结合、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匠心独具,极富古典浪漫主义色彩,读来让人心旷神怡,用惊艳二字来表达这首作品,真是毫不夸张。
这样的佳作在前人的诗作中也不多见,不愧有盛唐大师之风,难怪这首诗会被误选入《全唐诗》,其作者唐温如也因这一经典作品“封神”而让人熟知。
唐温如的资料,翻遍所有古籍,也只有寥寥数语,只知道他是会稽山阴人,虽是元代人,然而受父亲教导影响,知侠尚义,亦可说是南宋遗民。
如果没有这首惊艳岁月的诗,唐温如岁月也和历史上大部分人结局般,被淹没于尘埃之中。

END


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,
总找不到长风文史?
这里还请大家将长风文史【设为星标】

每天一起读诗不迷路哦!

设置方式见下图,赶紧加星标吧!

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

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

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诗,是写给好友元稹的,颈联成为网红金句

他是著名天才诗人,写下一首小诗,无一“愁”字却句句生愁

唐代诗人写首好诗,不料“杠精”句句抬杠,却杠出另一首千古名作

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